来到丹麦才两天,已经不断听到有学员说丹麦人非常NICE,非常友善;丹麦这个国家信任程度很高,很包容。
在海边孤独的车上,一位看书的老人见我们的车经过,挥手致意;清晨起来散步,一辆巴士司机特地停下车嘱咐我们要靠马路左边走,否则非常危险;一对推着单车的母子,孩子应该不到五岁,在路边对我们say hello……我们放在学校公共区域的东西不用担心丢掉;我们住的别墅虽然毗邻公路,但却没有防盗门,晚上大门也不用上锁……
不锁门的别墅,我们的宿舍
我们一行人骑行去超市,在回来的路上,同行的邵老师跟丢了。丹麦的郊区全是一望无际的草地、麦地、矮小的乡间别墅,马路上分岔口很多,间或有车辆驶过。回到学校,我们着急地向领队董老师汇报:有一位老师迷路了,是否要发起寻人。董老师悠然地说:没事,你们就等着一个美丽的丹麦童话发生吧……童话果然发生了,邵老师遇到了两位丹麦男士:一位开车的男士将车停在路边,让她上车小憩。自己拿起手机焦虑而茫然地导航各条带"学校"字眼的路线。可惜语言不通,邵老师又没能记住学校的名字,无奈之余,在"迷路者"反复地要求下,男士带着沮丧和失落离开了。
邵老师在此走丢
而另一位是男士,是学校附近一个别墅的主人。在一个眼神交流和微笑问好之后,邵老师主动冲向他,向他求助……童话故事的美好结局是一一邵老师安全返回,其实她就在学校附近兜圈。而童话故事最美好的地方在于:这里的陌生路人仿佛在瞬间就能建立起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会感染人,让初至丹麦的邵老师也变得心无戒备。她甚至幻想:实在找不到回学校的路,就随便敲开一扇门,吃面包火腿,睡温暖的被窝。
骑车出发,作为老师必须学会玩
有创意的老师们,拍照造型也不一般
短短两天的所见所闻,感觉这里颇有点中国唐代"贞观之治"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气质。我在想:是什么让丹麦人彼此信任,难道仅仅因为这个国家富裕,社会福利高吗?
来这里参加三个月长期班学习的中国学生宏宇告诉我们:丹麦人的友善和信任,更多是在骨子里和精神上对人的一种尊重、包容和支持。当他和授课老师分享自己面临着社会评价、父母期待与自我职业抉择和自我探索巨大冲突时,他的老师会非常认真地帮助他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鼓励他"just do it"(尽管去做)。丹麦老师不带功利、也不带评价,完全跟随宏宇的节奏。这种基于人本身的尊重与信任,对宏宇影响非常大。这个来自江西的小伙子,父母原计划的规划是--他毕业后找份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而这次的学习让他重新坚定了内心的渴望,不再纠结和迷茫。他准备去读教育学研究生,并打算在心理学领域继续探索。
看似一段分享,又引发我更多的思考: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孩子如此信任老师?这种信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上课之前都有晨会,今天的内容是学习舞蹈
小组分享,成员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而今天的课程,摩根校长就是围绕"社会资本"与"信任"展开。
他认为:人的资本才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信任度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一个社会,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成本就会上升。就仿佛人与人之间建起了一堵墙,而要打破这个隔阂和壁垒,需要增加很高的成本。高度信任的社会,不仅运行成本低,而且因为信任,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会大大增强。
他提到了一份权威调查很有意思: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其中有5%的作用是来自于信任度。
讨论、交流、分享、互动,每天课程的关键词
那么,怎么提高信任度呢?课程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摩根说:归根于教育。他让我们思考:如何基于自己的教育工作,帮助孩子们、帮助社会提高信任。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四句话:
1、 主动去信任孩子们--只有被信任的人才会建立起真正的信任;
2、 情感的链接与心灵沟通:没有情感的链接是没有温度的;而没有沟通的链接,会堵塞通道,会让链接变得僵化,那样的沟通是无法抵达心灵深处的。
3、 建议而不是意见:做积极的改变者,而不是消极的抱怨者,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这个社会的积极力量;
4、 永远不要忘记自我成长:做好自我的心理建设和心理成长,才能健康而积极地影响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