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访谈⑤成勇:寻找幼儿园的三张笑脸_安徒生幼师奖

大咖访谈⑤成勇:寻找幼儿园的三张笑脸

摘要: 第五届安徒生教师奖获奖人 成勇



京市海淀新区恩济幼儿园园长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成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开篇提到,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成勇做客新华访谈时提到,从监管的角度来讲,没有一种监管是监管“爱”的,并非排斥监管,而是认为它需要调整。


看得到三张笑脸的幼儿园,就是安全的幼儿园



安全确实是幼儿园每一个管理者、教师、家长心头那种最担虑、也是最揪心的一件事情。因为谁都不愿意安全事故出现,所以我觉得从幼儿园自身来讲,包括社会,还有现在的一些监管机制,资金支持都给予了幼儿园硬件各个方面非常好的保障。

安防设施我觉得已经跟前些年相比,真的是无死角了,同时从教师的资质、师资各个方面的保障和监管上来讲,包括园长在这方面的把关,我认为我们应该能尽全力将安全的隐患和风险降到最低。那么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有哪些方面可以辨别,我觉得可见的安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用眼睛都可以找的到,我更希望或者是更建议我们的家长去幼儿园寻找三张笑脸:

第一张笑脸,看看那里的孩子。在幼儿园,我觉得每一天我们都被孩子的笑声包围着。他们的那种纯真,那种成长,你如果进去之后可以感受的到,如果说每一个孩子是发自内心的在投入到她的游戏和成长当中,那我认为这个幼儿园是安全的,是有安全保障的。

第二张笑脸,寻找老师们的或者是教职工的笑脸。其实幼教这个行业挺辛苦的,它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体力、精力、智力,包括现在还面对很多的压力。所以如果说我们的幼教从业人员,我们的教职工频繁地,有时候真的是日复一日投入到看上去简单但又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当中,始终是很自然的投入。如果有这种微笑、欢乐、积极向上,那我认为这所幼儿园值得信任,是有安全保障的。

第三张笑脸,寻找园长脸上的笑。园长其实压力很大,责任也很大。特别是现在全社会对于幼教非常重视。在我们的身上和我们的肩上,包括我们的心里,责任感和压力都是非常大。但是面对孩子的成长,面对教职工的成长,面对家长,面对社会的需求。其实我觉得大部分幼儿园的园长都是非常阳光、向上的,每一个园长可能肩负着那么多的责任、压力、不安、挑战。但是我们其实跟孩子在一起时候都能够这样积极面对,有一张笑脸。我认为这样的幼儿园都是值得信任的,有安全保障的。从一个非常感性的角度,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去寻找一下这三张笑脸。如果找到了,我觉得这是一所值得信赖的幼儿园,而且在安全方面也值得信赖的幼儿园。


用园所文化来引领教师本身



幼儿园是教育机构,文化的引领是园所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其实我是想无论是80后、90后、70后、60后。无论年龄大小,当她们作为教师的时候其实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德行有不一样的要求。


其实在管理中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要用文化来引领呢?是因为我们在管理当中真正的开始看到人本身,她不只是一个教师,同时她也是一个人。所以当我们在管理中看到这个人的时候我们希望这个人本身的状态应该是积极的,应该向上的,应该是有追求的,所以园所中的文化对于园所中的教师本身是有影响力的。


我们的提法是领悟教育,我们有一份礼物是送给教职员工的,我们称之为职业礼物。这份职业礼物就是拥有健康的体魄,专业的成长和职业的幸福。一直想说,我们的幼儿园老师,身心健康是很重要的,同时专业的成长是真正对儿童负责的我们必须要加强的素养。


走进此门,走近彼心,让家长了解幼儿园



家园合作,我们觉得它可以落在一个关系上,家长和幼儿园或者是家长和老师因为什么而产生了关系,我觉得可能都是因为爱,因为这个家庭赋予孩子的爱和幼儿园赋予孩子的爱。

我觉得,家园之间出现一些问题大概是对爱的一个不同维度的理解,所以在家长工作中我们是想把对关系的理解进行思考,所以我们在家园工作中有一个提法叫做走进此门,走近彼心。第一个进是进入的进,第二个近是远近的近。其实有的时候真的,幼儿园的那一扇门有时可能将家长割裂在一个未知的空间里。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使他产生一些好奇,产生一些猜测,产生一些疑问。所以我们想其实原点都在爱,为什么不更开放一些。其实我们打开门,让带着爱,带着好奇,带着猜测,带着不了解的家长们走进来。走进到幼儿园,我觉得幼儿园应该做一个全方位的开放。

前段时间我们还做了一个食堂的开放,其实幼儿食堂由于卫生各方面的要求,人员都不是随意能够进入的,它是很规范科学管理的。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在想,站在家长的角度,就是孩子的饮食和健康,他们脑海里其实有许多问号,这是一个家长很关注的话题。所以我们也尝试着让他们进来。其实后来我们在总结的时候就说,我们现在在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我们的努力用心和专业下能够让家长脑海中那个问号变成叹号的一个过程。

就是当他带着问号又没有机会去接触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自己站在自己视角上的一些答案,一些解答。吃得怎么样,我的孩子到底饱没饱,旁边那个小朋友对我们怎么样,老师是不是时刻都看到我们孩子的需要,就很多很多的问题。所以当我们确立了这个走进此门,走近彼心的这样一个观点之后,我认为我们在主动改变着这样一个关系。等参观完之后很多家长就觉得很震惊,就是幼儿园用了这么多的精力,科学规范地为孩子们看上去的一日三餐在做努力,包括流程,包括所有的物品,包括一道一道的工序。

所以当家长们最后带着叹号跟我们坐在一起的时候,其实我觉得关系是不一样了。所以我认为家长工作就是我们主动地在做这样一个努力,尽管有时候还会被一些问号所伤。因为做了很多,想了很多,但是我觉得既然我们承担了孩子在这样一个集体生活中的成长,我们是有责任,或者我们愿意尽我们更多的努力去让许多的问号变成叹号,让我们之间的关系会不要像这个问题上所说的,大家会小心翼翼,会如履薄冰,我们希望敞开。

我想如果我们很真诚在所有的一日生活流程当中敞开,让家长来进入,来了解我们,来认知我们,来理解教育,来对话教育的话,我觉得这个关系会改善的,我们都特别有信心。

对幼儿园的爱的监管需要调整



监管对于幼教从业者来讲,我认为更多是一种心痛。5月12日是母亲节,看到一则微信说幼儿园的老师爱的第一个孩子不是他自己的孩子,每一个老师的班上都有他的30个孩子,有些老师是80后、90后,他们自己都还是孩子,但是他们要做这30个孩子的保护者、教育者。然后那个微信上提到几个称呼,于是乎这些有爱的年轻的老师们,自从拥有了这30个孩子,她们成为了“超人妈妈”,成为了“天使妈妈”,成为了“幸福的妈妈”。其实我觉得我当时看到这个,我觉得它的视角真的很好,很客观,但是如果我们用监管来讲,有一种监管是监管爱的,其实我认为需要调整。但是我们不是排斥监管,我们在努力,我觉得我们每个幼教人都在努力,当我们选择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觉得更多是内在的东西,而不是外在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

所以其实这个行业中的每个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都在努力,当然面临今天这样一个社会发展来讲我们不抗拒监管,但是我们期待着所有走入到幼儿园的所有的监督部门,所有的人员能够有一份对爱的真正的看见和理解,包括包容。我觉得其实都需要成长,我们一起成长。其实我们做的是幼儿教育,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儿童期是这个人生中最具有真善美的时期,所以我们是常常想我们每个人都要向儿童学习,他们这个生命状态本身的真善美,我们看待所有事情的真善美的视角,以及我们努力学习他们传递真善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