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慈利县杨溪小学 李正君
【幼儿园素描 】
早上,校长Mogens带我们去了一家附近的幼儿园参观。这所幼儿园是1996建立的,是家长众筹的私立幼儿园。我们看到幼儿园里有动物,有自然的各种东西。这样的幼儿园,叫森林幼儿园应该很合适吧。这样的幼儿园,只看它的室外,若放在我们国内,叫它“破旧不堪”也不为过,然而教室里面却布置得相当不错。
我们这些客人先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园长讲他和幼儿园的故事。园长是一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她从建园始就在这里工作。这里种植的有胡萝卜、土豆。孩子们全程参与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和食用。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种植,还学会了与人分享,幼儿园培养了孩子们动手和参与的能力。在这里,孩子们体验了如何与动物相处。
这里没有课程限制,没有周一周二干什么的安排。幼儿园基本上以户外自由活动为主,也有少量室内活动。园内有70个幼儿。由于是秋假,所以只看到15个幼儿。8-10个老师,都是中老年人。明年有25个孩子会离开幼儿园去小学上零年级。幼儿自由分批随时进园,统一毕业。幼儿园有4个班,但是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没有怎么分开,混龄。老师分班负责。老师经常带孩子们去海边或其它地方玩。每次14个幼儿坐车,换着出去玩。
老师的工资待遇和假期,跟公立幼儿园一样,在丹麦属于较高收入阶层。师资来源,应聘面试,有3人不是专业幼师专业,但面试合格。幼儿学费每个月1500-2000丹麦克朗,如果一个家庭送两个三个幼儿进园,学费还有优惠。一个月师生共做一次吃的。一本小的画报年册,记录着孩子们一年的活动,以此给每年给出钱的家长汇报工作。每年有多次去衔接的小学玩耍,老师说这样做利于以后在小学尽快适应环境。老师说,这里的孩子对老师都表现出很大的信任,孩子们基本上都愿意跟老师分享心里话。我们发现幼儿园里有很多张画着简单图画的情绪卡片,这些卡片可供师生轻松互动和分享彼此的情绪状态。老师给学生讲过,垃圾食品虽然口感好,但是不健康。
关于讲故事。两种讲故事形式经常有。传统的读故事,或者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编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每周一,有一次绿色之旅,就去附近的野外。下雨天也去。去之前老师先简单给孩子们讲和介绍那个地方,去了之后自由玩耍,回来再一起回顾和交流。
一年中有一次去较远的地方。周一上午去,中午回,回来后在吃饭时自然地讨论交流,比较随意。玩的时候,采集了一些东西做海报,挂在教室,可以唤起回忆。有了这些具体的东西,利于师生有资可谈,这种交流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老师说,幼儿园早6点15开门,晚5点关门,老师不会强迫孩子在教室里坐着,大部分时间是户外活动。老师们发现,很多孩子2岁就喜欢挖洞玩土。老师常常和学生一起挖洞玩土。
春天,孩子和老师一起种植,秋天一起收获。平时孩子经常观察作物。
如果出去看见一台拖拉机,拖拉机上面有字,就教学生认识拖拉机上的字。这种结合实物而不刻意教识字的方式,我很欣赏。我们发现老师准备了一些表情贴纸,老师说这些东西可供师生玩表情贴纸游戏。园内有篝火盆,可野餐。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拿刀跟老师在厨房一起做事,经常切各种东西。园内养有一群鸡和羊。请有屠宰资格证的家长杀了吃,孩子还可以帮忙拔鸡毛。
我问幼儿园面积,园长说不知道面积多少平米。带队的摩根校长说目测五千平米。
到今天为止,我们这些学员已经参观了好几所幼儿园了,发现一些共同点。华侨翻译姚老师说,所有的幼儿园都有几片草地、一个小小的山、几个大沙坑、各种简单而原始的攀爬游乐设施。今天参观的这所幼儿园的草地面积大些。所有的学校,都没有水泥硬化地面。没有我们国内的那些“豪华”的游乐设施。教室里面感觉很好,像是家庭房间,布置得美而温馨。
我不由得想起了国内的幼儿园。在国内,孩子们大多数时间是坐在没有自然环境的教室里学知识,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这会给未来埋下隐患。孩子没有童年的良好经验,离自然的环境那么远,不仅影响成年以后的心理健康,也不利于成年以后适应社会环境。
这些天参观各类幼儿园,曾经有几次看到园长或者老师安安静静地抱着孩子。孩子显得特别有安全感,很享受的样子。
同行学员龚老师说了一个事,她看见一个幼儿园老师抱着孩子,抱了有蛮久了,问他累不累,要不要把孩子放下来。老师说了一句话令龚老师特别感动:只要孩子想在我身上呆着,我就不会把他放下来。
【补录:前一天白天听课印象 】
前天的课,是北非茵市政府的幼儿教育专家Mette给我们上课。
Mette是北菲茵市教育局幼教科科长,同时她也是一个幼儿园的园长。
她给我们讲了丹麦的幼儿教育。老师的讲解和表演有机结合进行,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我们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理论,我们组5个学员表演了《三个和尚》的故事。老师要求故事表演中应该注意这么几个元素:年龄段,颜色,故事不能太长。老师提醒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讲述这个故事,以及思考孩子会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表演很成功。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体会到:老师似乎时时刻刻在激发我们的潜能,时时刻刻在激发我们的自信。然而看起来,老师并不是刻意这样做的,一切都显得很自然。这种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的学习,效果反而这么好。来自各方面实事求是的表扬,又给予了我们更多自信和力量。这么多天,四处考察和学习,我们发现,丹麦的儿童教育,讲故事和表演有机结合的这种形式贯穿了孩子的整个童年。
今天老师讲了很多感官教育的理论,然而,和我以前读书的体会又所不同,他们把讲故事和感官教育也有机结合了。他们在儿童教育方面,是语言、自然、人格三个方面的范畴。幼儿园不教孩子知识,小学也很少学知识。他们的理念就是放手让儿童“玩”,“通过身体来学习”。然而我们发现,孩子在这样看起来无比“自由”的玩耍中,自然而然地就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这样的玩耍和学习过程中,孩子认识和感受了自己,也学到了体会别人的感受。
丹麦幼儿园没有语言课,然而语言却是他们重要的教育目标。老师说,在丹麦,针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一个相同的故事会有不同的出版物。一个故事,可以重复讲,反复讲,用各种形式讲。脱口而出讲故事,就地取材做教具。理论化在行动中,做事处处显理念。
丹麦人的那种对儿童普遍的尊重,给我们震撼很大。讲到好老师的标准,有好几条,忘记了,记得两条。一条是师生关系(看起来自然、和谐,学生喜欢老师,信任老师,学生有安全感)。一条是老师能和学生的喜怒哀惧同理共情。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成为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教育,看似无比简单,然而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