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 “宝宝淋雨记”_安徒生幼师奖
位置:首页 》 安幼故事连载

No.24 “宝宝淋雨记”

发布:2019/3/25 21:26:34  来源: 安徒生教师奖www.and822.com  浏览:

摘要: “安慰鱼”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育工具,它如此温暖地拥抱了一个不在状态的孩子,一个不开心的孩子,一个“不合群”的孩子。这条“安慰鱼”秉持着一种宽容平和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评判不定义不指挥,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启发。



北师大  孙青


北京一个冬天都没有降雪,今天下起了雨夹雪甚为惊喜。突然想起了2018年3月份在丹麦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学习期间参观一所当地幼儿园时看到的特殊设置--玻璃房,一个搭建在幼儿园户外土地上的玻璃房,大概有十五平米的样子,里面有大大小小的花盆,花盆里种了一些花花草草,还有除草,松土,浇水用的各种工具。



我好奇这个玻璃房是做什么用的,幼儿园负责人跟我说,“这个玻璃房是为了让孩子体会到各种天气的变化,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刮风下雨,还是飘着雪花,让孩子们可以躲在这样一个小玻璃房里面观察,听着雨声,看着雪花,感受这一切。当然还可以在里面玩耍,照顾盆栽……”

这是多么美妙的设计啊!

此刻窗外仍然还是雨雪交加,于是我有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带着宝贝到楼下感受雨夹雪。给她换上厚衣服,带上一把很大的雨伞我们就愉快的下楼了。

到了楼下以后,我先把宝贝领到楼前面有遮挡的地方,跟她说,“宝贝,看到了吗,前面这就是雨夹雪,有滴滴答答的雨水,还有小小的雪花,来伸出手来感受一下。”说着,我蹲在她旁边,伸出了手,让雨水和雪花打在我的手上,宝贝的神情非常兴奋,她立即伸开自己的“小爪爪”,感受着这一些。



初次这样近距离的接触雨水,她很兴奋,可能也有所警惕,没有向前迈步,我问她“宝贝,要不要走下去玩一下呀”,她立即发出“嗯嗯”的答应声,我打起雨伞,把宝贝领到了楼下的院子里,此时雨水打在了雨伞上面,我对宝贝说“贝贝,听到雨声了吗?”指着雨伞说,“你看这就是雨伞,下雨了,人们就要打伞”。

她兴奋地手舞足蹈,跑来跑去,我打着伞跟在她身后,有时候她会走到雨水稍微堆积多一点的地方,我立即把她拉出来(装备木有做到位),除此以外,我并不限制她的走动。后来我觉得雨水很小了,所以就索性收起雨伞,直接让宝宝在雨水里面玩耍,她走走跑跑,非常开心。

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有个妈妈拉着一个四岁的男孩,男孩看到下雨也想玩一会,可是他妈妈不让玩,当看到我家宝贝在楼下如此“肆意”玩耍的时候,他对妈妈说,“你看妹妹都没有回家”,于是他妈妈也让他玩了一会。



外一篇:“安慰鱼”


从丹麦回国后,我始终对一条”安慰鱼“念念不忘。

这条安慰鱼的由来很有意思,一天Lisa老师来给我们上课,Lisa老师是经济学硕士,因为偏爱动手做服装,和女儿一起创立了自己的儿童戏剧服装品牌,平常会跟幼儿园合作上戏剧课,孩子们穿上这些卡通形象的服装就可以角色扮演,演绎各种各样的故事,同时她也在跟一所大学的学前教育研究所做一个课题,主要研究孩子们穿上戏剧服装之后想象力的变化,这个课题已经进行了八年之久。



Lisa给我们讲述丹麦教育理念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接纳和关注每一个个体,而不是只关注某个表现最优秀的孩子,大人和孩子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留空间的。



接着,她给我们讲了一个“安慰鱼”的故事:丹麦有一首“三条小鱼”的歌,由于Lisa老师对这首歌情有独钟,于是设计了一个“三条小鱼”的小游戏,游戏里面一个孩子扮演渔夫站在中间,其他小孩在外面围成是一个圈,然后三条小鱼被孩子们一个传给一个,让小鱼在中间“游”,Lisa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给我们展示她做的“小鱼”道具,在分别展示完这三只小鱼后,又拿出一条鱼,我们好奇不是“三条小鱼”的游戏吗,那最后一只是做什么用的?



她回答说,第四条小鱼是给那个不想参与活动的孩子准备的,如果有个孩子那天正好不开心,不想参与到游戏中来,她会把最后的这只鱼给到这个小朋友,并且告诉他,“这条小鱼没有人照顾,能麻烦你能帮我照顾好它吗”。

这样,即便这次这个孩子没有参加游戏,也很自然的融入到了整个游戏活动之中,这条小鱼给了孩子尊严和价值感,他没有被孤立,别的小孩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的异样,一般情况下,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这个孩子就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大家的游戏中来了。

Lisa解释说,这是一个游戏,但是我们也要包容接纳不愿意参加游戏的孩子,情绪不在状态的孩子,以及想法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

听到这里,感觉脑袋“duang”地一下,震撼之余是满满的感动,如果说之前我还停留在学习丹麦幼儿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术”的层面,最后的这条“安慰鱼”直击心灵最深处,让我参悟到也许这才是丹麦教育成功的“道”之所在。

“安慰鱼”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育工具,它如此温暖地拥抱了一个不在状态的孩子,一个不开心的孩子,一个“不合群”的孩子。这条“安慰鱼”秉持着一种宽容平和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评判不定义不指挥,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启发。

北大附中校长张思明曾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而对于丹麦的孩子来说,这把尺子只带在自己身上,那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较,他们没有被拿去比较的遭遇,也少有竞争的压力,他们的一切,被全然接纳着。

从孩子的层面,这条小鱼让他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在状态,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从环境的层面,这条小鱼巧妙地让“不合群”的孩子和整个游戏活动融为一体,同时也让别的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那个跟你不一样的人。

那么当一个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老师采取这样的方式首先就给了这个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你出现的情绪问题很正常,不开心也很正常,不用大惊小怪,你不想参加活动是可以的,你想自己呆一会也是可以的。在这样的一种空间里,孩子不会觉得压抑,反而更容易释放和调整自己。

以前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每个孩子都是孤品”,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和发光点,少一点评判和定义,会发掘更多美丽。

事实上,“安慰鱼”所影响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幼儿的世界其实是成人世界的一种映射,丹麦作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对于成人的接纳度同样也是非常高的,丹麦是第一个支持同性婚姻的国家;对于丹麦的大学生来说,有个“间隔年”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感到自己不在状态了,不想继续读书了,可以暂停自己的学业,用这一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安慰鱼”,一个多么温暖而强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