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菲:幸福王国丹麦的教育观_安徒生幼师奖
位置:首页 》 长期班(一期)学员心得

梁雨菲:幸福王国丹麦的教育观

发布:2019/4/19 22:15:59  来源: 安徒生教师奖www.and822.com  浏览:

摘要: 在我们来到安幼第一节引导课,有几十年专业经验的Edith Grunnet 老师向我们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去参与到这个民主社会中去,每一个孩子都有在未来达成自己个人目标的可能性。”
在我们来到安幼第一节引导课,有几十年专业经验的Edith Grunnet 老师向我们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要学习去参与到这个民主社会中去,每一个孩子都有在未来达成自己个人目标的可能性。”

“Every single child learns to
take part in our democratic society.

Every single child shall have the possibility to achieve
their personal goals in the future.”

由此可见,公民意识在丹麦儿童的心中是早就深埋在心的。

Edith老师接下来搬出了“law”这严肃的词语来描述丹麦幼教的体系,详情如下

教育法

人的全面发展
all around personal development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沟通&语言
communication& language
身体、感官与运动
body/sense/movement
文化、社会与社群
cultural/aesthetics/community
自然、户外与科学
nature/outdoor/science

这里要着重说一下感官,我们日常太投入做自己的事情,经常忘了可以看到这个世界、可以闻到食物的香味、可以听到动人的旋律、可以碰触爱人的肩膀、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肌肉去蹦蹦跳跳、运用平衡感走在路上不会摔跤……这些都是上帝宝贵的恩赐。在天使般纯真的岁月里,丹麦的小朋友们就在这样规范的保护下,透过玩游戏、透过犯错,在和彼此的交往中慢慢长大,长成合格的公民,像自己的梦想靠近。

(开始尝试拿ipad画插图,画工有限请见谅嘻嘻)



/关于玩耍和犯错
游戏模版的五个元素  全面发展,缺一不可

the template of play

情绪/情感                                    emotional
社会发展                      social development
认知发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
身体发展                  physical development
感觉运动发展    sense-motor development

“children do not play to learn,
but learning can be a result of the play.”

孩子们并不是为了学到什么而去玩耍,但玩耍有可能让他们学到什么。

在丹麦幼儿园,学习的主题又回到了“who is the child”,老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引导孩子找到他们的自我认同,无论是自己的性格或是在群体中的位置。
当孩子们犯了错,他们完全不用害怕会有严厉的责罚或打骂,老师甚至会鼓励他们去犯错,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从中吸取教训,获取经验。

双向沟通 Two way communication

在这个环境中,老师和孩子们的沟通永远都是双向的,是平等的。但其实在成人和儿童的关系中,成人具有定义权,具有制定规则的绝对权威,可以决定对错,其实这样对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大人作为霸权的一方必须对这种关系的质量、沟通的质量负全责。

而在这里,小朋友根本不怕老师,在去幼儿园参观的时候都能看到师生之间亲密的拥抱和相互的信任,双方完全是好朋友的关系。

当一个小朋友不想午睡或今天心情不好不想参与的时候,他也完全拥有说不的权利,拥有发小脾气的权利,他们可以伤心难过,这是每个人会拥有的情绪,这时候就尊重他们吧,允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状态不要生拉硬拽硬要他融入集体,倾听他的声音,再进行开放性的引导。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但并不影响我们和谐相处)



接纳教育


在课程的尾声,Edith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些活动,并介绍了什么是接纳教育。我们在一间空屋子里四处游荡,就像一条条被丢进一个长方形透明浴缸里的小鱼。

互相碰见的时候,推推对方,感受彼此掌心的温暖和隐隐的力量;两两一组前后站,前面的人闭眼,后面的人向开车一样扶着他的肩膀往前走,有的车会紧张地下意识伸出手建立一道屏障,有的车则完全信任新手司机,任由他开来开去,大家就像在开优雅的和平碰碰车。



接下来三个人并排,中间的人掌舵,两边的人闭着眼,大家又变成了一架架穿梭在云中的飞机,由驾驶员的控制和机翼的信任,按照自己的步调飞来飞去,却不相撞,在我当驾驶员的时候,会得到一种令人满足的掌控感,当机翼的时候,也是一种把自己的安全交到别人手里的信赖,即使感受到来自其他飞机靠太近时略过的风,也不会担心。



短短一个小时,老师给了我们大概的框架,并没有强行的命令,其实还不太熟的我们立马觉得和对方亲近了许多,在一个个体朝你走来的时候,通过对视和简单的肢体接触,一种无形的默契就悄然而生了。

这种小游戏尤其适合破冰活动,是一种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特殊方法,也不需要刻意亲近,自然而然。这里有个关键词就是“共情”,即“understanding”,因为我们处在同一情境之下,自然通过自己能够理解到别人的处境。

同时我们会想我给出去的信息或者指令对方有没有收到,或者收到了多少,借由对自己身体和感官的知觉,和别人对自己动作的反应来进行自我认识(self-awareness)。

在与别人共同合作的时候,会建立信任的关系,这种信任其实不容易,比如请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你闭上眼睛,假如现在有一只手像你伸过来,你会下意识地睁开眼睛或者本能地抗拒。但你暂时关闭掉一个感官,或者你要肩负另外两个个体的感官的时候,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就需要彼此的确认(confirm)。


这样的确认,如果没有敞开的、接纳的心态,是无法达到平衡的,所以参与者都需要有开放(open)的心态来接纳这样的关系。
最后在整个过程结束之后,我们需要自我反思(reflection),我发出的信号对方接收到多少,我们自己的边界在哪里,在这个大环境中,我处在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概念源自挪威心理学家Anne-Lise L?vlie Schibbye的认识关系理论。她认为,我们对孩子做出的行为,孩子也会对我们作出同样的反应,整个过程永远是双向的。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相互承认,接受对方和你是不一样的事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看法,但这并不影响双方的关系,要用开放的态度去对待,这也是公民意识的一种体现,就像一开始提到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