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丹麦,最熟悉的就是童话作家安徒生,他的作品早已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勾勒出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王国。6月5日,非常有幸在李镇西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老牛基金会支持的“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教师培训,走进这个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开始一场特殊的教育童话之旅。
初遇夜不闭户
由于签证延误,我们错过了学校宿舍预留期,被安排到了学院附近的小镇民宿里。一进安静古朴的房间,我就发现门锁是坏的。班主任郭斌老师微笑着告诉我:“没关系,安心地休息吧,我们晚上睡觉都是不锁门的。”“夜不闭户”的理想世界在这里存在?!半信半疑后,初来乍到的我还是搬来了一个笨重的椅子,抵在了门后……中国老师安全警钟长鸣的惯性思维让我不得不佩服郭老师的洒脱。
丹麦信任
一切好像就是安徒生在童话故事里安排好的一样,第一堂课,摩根校长就讲“社会资本”!
信任是社会资本之一,社会信任度高将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信任度低的时候,人就会对陌生人骚扰、破坏、暴力,会有更多的机枪手,更高的监控、报警器销售,更严重的犯罪活动;信任度高的时候,就会有更多愿意交往的人、更多的志愿者工作、更多的互相帮助。教育更需要建立起有情感的依附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通过对话、互动建立信任,才能构建最理想的教育环境,才能相互支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丹麦孩子在学校爬树摔伤,家长觉得没关系,他们认为只有摔过,孩子才知道哪个高度是自己搞不定的。孩子放学回家衣服很脏,家长会觉得孩子在学校玩得很好,而不是老师没有照顾好。这些情况发生,丹麦家长从来都不会质疑老师的管理,对老师师德、专业是非常信任的。那么丹麦学校里就不存在矛盾吗?并不是,但老师与家长在矛盾的解决中,信任感是在加强而不是在降低。 我们骑车经过小镇,沿途都会发现自助销售的鲜花、鸡蛋、草莓……
这些商品的主人要么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要么就根本不在家。总之,没有人负责讨价还价、没有人过问你有没有付钱,完全是毫无监控的自助购买。在这样的自助销售下,我们难以估算整个国家因为信任节约了多少劳动成本,也难以想象人民因为信任获得了多少额外的快乐和幸福。第一天,我就被这样的丹麦信任震撼了。原来郭老师的“洒脱”背后是强大的社会信任感在支持!当晚,我就让宿舍门后面那找不到价值感的值勤“士兵”退隐了。
以前只知道丹麦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所以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国家。第一天的学习生活,丹麦信任就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惊叹号,也给了我探知丹麦教育的另一个视角。
丹麦儿童观
后面每一天的学习,我们都沉浸在多样的课堂、有趣的游戏、活跃的分享讨论里,而听得最多的就是“民主”、“平等”、“合作”、“实践”、“创新”。
在国内每个校园里都不陌生的这些词语,是怎样造就丹麦幸福的呢?
在丹麦,每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就被看作一个独立的人,一个充满好奇心去探知世界并带出所有可能性的人,而不是等待被填充的空盒子。学校是研究发现的地方,而不是灌输的地方。教育者相信每一个孩子天然就是特别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尊重孩子的视角,尊重孩子对世间万物的解读方式、逻辑方式和理论,听孩子们的声音,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从0岁到6岁,孩子们的“任务”就是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不会为了学习去玩耍。教育者认为学习会在玩耍中自然产生,老师的作用只是支持孩子去探索。
在Remida工作坊,我们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两岁的孩子玩布匹轴。把石子放管子里,发现推得越高,石子滚得越快。孩子快乐地操控着,露出一张好奇脸!老师想让孩子看到这个石头是怎么跑的,老师就把布匹轴切开,只是支持,什么结果不会告诉孩子。孩子换了玻璃蛋在里面滚,发现速度不一样。后来两个孩子一起合作发现,社会性也发展了。就这样,老师们常给孩子们准备这个布匹轴游戏的材料,他们发现不同的孩子玩会有不一样的发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都是探索出来的。
我们参观了克雷蒙幼儿园,它没有我们想象的高大上,没有校门,没有监控,没有塑胶跑道,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相比于我们国内很多幼儿园,可以说是比较“穷”了。
我们看到大面积沙地、欢迎攀爬的大树、极具挑战的滑梯、登高望远的山坡、障碍骑行的车道、凌乱不堪的衣柜,对了,还有随处可见撒欢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在他们这个年龄该有的真实状态里!
在这里,玩是孩子们的唯一任务。无论刮风下雨、雪天酷暑,孩子们每天都有大量户外活动时间。下雨天,孩子们也会穿上雨衣在户外玩耍。
“没有不好的天气,只有不对的衣服”是他们的至理名言。
在克雷蒙幼儿园,我们还观摩了一场“幻想之旅”。幻想之旅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演出,而是开发孩子各项能力的过程,培养想象力、解决问题、社交技能、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解决冲突等。
我们看到老师自始至终坐在一个可以万向移动的小椅子上。没有表演服装,孩子们自己设定自己的角色。故事从老师提问开始……美人鱼、小狗、刺猬、地鼠都活跃起来,只有心情不好的公主在城堡里什么也不想做。老师根据孩子的答案,适时给出一些关键词,进行下一步情节搭建,没有任何预设,一切自然生成,看似简单,其实是很考验老师的智慧。为了让公主好起来,小动物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是成年人想不出来的逻辑。可公主还是不高兴,老师没有去哄公主,因为这样的情绪是被尊重和允许的。公主在动物生日Paty开始后,状态好了很多。虽然最后她还是不愿意加入我们合影,老师也没有“软硬皆施”地去说服,“公主”意愿也是被尊重的。
后来,不知是谁在教室窗台上发现了我们在学院玩幻想之旅的照片,原来这是给孩子们提前认识我们准备的,就像一位要去拜访的客人要提前预约主人一样,冒昧登门是很不礼貌的,这是尊重孩子,潜移默化中也教会孩子如何尊重他人。
在这个幼儿园里,没有一句“平等”标语,他们把“平等”放在门墙低矮处的镂空里,在那里小孩子就能和大人一样轻松看到室外的一切;他们把“平等”搁在孩子的座椅上,坐在同样高度的椅子上,孩子基本就能平视他的老师;他们把“平等”种在每个人心里,不然侃侃而谈的园长不会丢下我们这些“国际友人”,去“接待”一个有诉求的孩子…… 就这样一所质朴的幼儿园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丹麦教育“落地”的儿童观。
丹麦学制
在丹麦从小学到大学,学校教育并不花大部分时间去了解已知的知识,而是朝着未来培养孩子。他们认为已知知识的迭代太高,“今天教的,明天就淘汰”,不断复制记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要教会孩子学习如何学习,对未来好奇,愿意终身学习。频繁考试只会产生考试焦虑,压力越大,孩子以后的学习内动力反而越弱。在丹麦,幼儿进入小学以后,还有一个零年级过渡,零年级的孩子每天的任务还是玩,只是在作息时间上去适应小学作息。丹麦小学初中是连在一起的。整个小学阶段除了阅读基本没有家庭作业,玩还是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课余时间。森林、农场、古堡、博物馆、海边等,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年政府还会拿出经费支持学生参加夏令营。期末学校也没有考试,在规定年级会有一些小测试:二年级测试国语,三年级测试算数……
学生之间没有竞争、没有比较,学习、实践、研究大都以团队的形式完成,特别注重学生集体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博恩瑟中小学,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其实和我们中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说的意思差不多。
丹麦课程里,实践教育非常丰富,烹饪课、木工课上孩子们有条不紊……学生升入初中以后,会有少量家庭作业。九年级正规初中读完以后,有的学生选择直升普通高中,有的选择去职业高中。丹麦人没有对普高的崇拜,据说不足50%的学生会选择去读普高。十年级是一个过渡期,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还没有兴趣方向的学生可以再准备一年,大约有一半的学生会选择上十年级,一年以后再选择上普高还是职高。高中毕业以后,还有一年“间隔年”,丹麦学生用这一年时间,通过各种方式思考人生,可能是旅游也有可能是做义工,75%的丹麦学生会利用这一年寻找未来学习或者职业的方向。
我发现,在每一个转折点,丹麦教育学制都有给学生适应期、过渡期、思考期、选择权,真正尊重孩子的年龄、心理及兴趣特长,让每一个孩子首先了解自己、尊重自己,知道自己是谁,想要怎样的生活,为幸福生活而学习!
丹麦幸福
在这样民主平等、尊重包容、合作探索的教育氛围里,绝大多数丹麦人拥有了幸福的能力!
我们去Maria老师家里拜访,房子供暖、排污净化系统一应俱全,更让人惊讶的是,房屋的设计、建造者,就是男主人!
女航海家的手工布娃娃和自传游记书、Lisa老师为孩子们设计的幻想之旅服装、Gitte老师的红色百宝箱都在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热爱他们的生活,热爱他们的职业。
丹麦教育真正面向生活,点亮每一个人幸福的能力。在这样的丹麦幸福里,不足600万人的丹麦竟诞生了13位诺贝尔奖得主!丹麦教育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地给人“水到渠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惊喜。
带着对丹麦教育的敬佩,带着满脑子的学校教育反思,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北菲茵。
再见路不拾遗
途径哥本哈根,我以为前面的同学帮我拖着行李箱,直到抵达地铁站,才发现遗失了行李箱(此处省略一行六人知晓以后的喷笑)。孟孟陪我怀着轻松的心情原路折返,时过大约40分钟,那个红色行李箱还默默地站在路旁,看着马大哈主人嬉笑而来。
从第一天“紧张抵门”到最后一天“轻松寻箱”,心态的改变并不是源于丹麦良好的治安,而是源于丹麦教育为丹麦打下了幸福的社会底色!
附:丹麦成为世界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
1、从摇篮到坟墓,都有很好的福利
2、粮食自给率300%
3、男女平等
4、女性就业率很高
5、女性参政率很高
6、政府腐败率最低
7、再生资源发展很好
8、奶爸王国,男人在家庭责任方面参与很高
9、关注残障人士
10、真正民主的国家